manbet(通讯员 刘文斌)保护森林资源,发展林下经济,创新管理模式、健全工作队伍……近年来,蓝山县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充分用好用活“林长制”这个平台和抓手,探索推行“林长+”模式,manbet实现了林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“双丰收”。
“林长+产业发展”,打造绿色经济“新引擎”。蓝山县三峰茶叶公司通过租赁林地种植茶叶,在百叠岭建立生态观光茶园,大力发展观光农业、林下种植、manbet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,2022年产茶近50吨,manbet产值超1亿元。2019年百叠岭生态观光茶园入选“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”,这是蓝山县优化林业发展环境、挖掘林业资源潜力和助推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的丰硕成果。
近年来,蓝山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乘林长制改革东风,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,不断拓宽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换的通道。各级林长下沉责任林区,因地制宜、因林施策,整合要素资源,发展林业产业,加速释放绿色发展的“红利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家,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家,省级优秀合作社2家,其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8家。
“林长+乡风文明”,厚植生态发展“新底色”。在蓝山县湘九公路沿线,manbet道路的两旁层峦叠翠,树木葱茸,绿意盎然。林长制推行后,蓝山县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编制了全县通道绿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,湘九公路被列为蓝山县通道绿化建设试点样板。绿化工程实行专人负责和专班推进模式,沿线万株桂花、红叶石楠。实施通道绿化建设317.9公里,其中国、省、县道120.1公里,乡村道路197.8公里,且每个乡镇因路施策,精心打造一条5公里的示范通道。
线上有风景,面上有特色。蓝山县全面推进全域科学绿化,重点推进“绿色村庄”“美丽乡村示范村”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建设,不断提升乡村生态“颜值”和文明“气质”。目前,全县共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个,省级秀美村庄1个,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,省级绿色村庄 175个,集中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42%以上,分散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8%以上。
同时,蓝山县还推行以德治、法治、自治“三治”助力“林长之治”,凝聚林长制合力。建立健全“名誉林长”工作机制,在每个行政村聘任一名道德品质好、群众威信高、对林业事务热心的贤达能人为“名誉林长”,管好身边人、护好身边林。全县共聘任名誉林长209名,全面构建乡风文明的林长制“三治”格局。
“林长+智慧监控”防火平台,探索护林防火新模式。为构筑森林防火铜墙铁壁,蓝山县除建立“县级领导包乡镇(场)、manbet县直部门乡镇领导包片、乡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户、护林员包山头”的“五级包保”责任体系和在特别防护期要求“县级领导下沉、乡镇干部下沉、县直后盾单位下沉、公安干警下沉、扑救力量下沉、县督查组下沉”的“六下沉”措施外,还搭建了森林防火智慧监控平台。2022年,蓝山县共搭建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点35个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实现天地空一体化监控和林情可视化管控。
“林长+乡村振兴”,展现乡村面貌“新颜值”。结合原有村落环境,因地制宜进行绿化设计,各级林长根据包抓区域,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在村边、宅边、路边、水边进行绿化植树,并在每个村庄建设一个500㎡以上的休闲广场,形成“点线结合、线面一体”的乡村绿化新结构,展现乡村面貌新颜值。近几年来,蓝山县累计投资1578万元建设秀美村庄175个。在集体林管护岗位中,选聘267名身体条件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工作,每年按季兑付护林补助267万元。平均每年发放生态效益补偿1543万元,受益群众达7273户。
“林长+生态旅游”,赋能生态振兴新活力。蓝山县充分发挥“山”和“水”绿色生态优势,做足山水文章,大力推进湘江源、云冰山、蓝山谷、百叠岭等旅游景区建设,积极探索地推行“林旅+康养”“文旅+康养”等模式,充分将蓝山优质林业生态资源与文旅生态深度融合。截至目前,蓝山县有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,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,云冰山景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,百叠岭景区获得“中国森林康养人家”称号,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达582.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9.2亿元。